2008年10月25日

暫時取消支援 HTML 語法

原本標記內容的 HTML 語法我並沒有禁止使用,以方便幫助我測試的朋友們貼上一些例如 YouTube 或 BuubleShare 等 widget,來豐富各地點標記的內容。但今日新增的訪客標記功能一旦開放,HTML 語法很可能成為系統安全上的一個漏洞,讓有心人士貼上 JavaScript 或嵌入隱藏式的 iframe 產生 cross-site-scripting (XSS) 的攻擊行為。

因此,目前暫時取消了在標記內容支援 HTML 語法,凡是在角括號 < >內的文字都會被自動忽略不顯示。至於 YouTube 和其他常見的 widget,例如 flickr 和 flash 等,未來可能會以其他特定語法格式來替換。譬如:[[YouTube∣nwXUuA8gSRU]] 或 [[BubbleShare∣175572.9c17866b383]]。

新增功能:免註冊立即建立訪客標記

今日新增了一個功能,允許訪客毋需註冊帳號,就能夠立即在地圖上新增標記。訪客新增的標記如同正常的地點標記一般,可以編輯名稱、位置、說明內容和圖示,但僅在建立標記時的瀏覽器未關閉前有效(以cookie認證),若訪客關閉了瀏覽器,這個標記的內容就再也無法編輯了。

這個訪客建立的標記,在資料庫結構中與正常的地點標記是分離的,以維繫原用戶資料的隱私問題,且這種標記的永久連結語法也和地點標記不同,以 m. 為開頭。

要建立此類訪客標記,只能在首頁或其他訪客標記的地圖上才行,進入到某個站台後的地圖,僅能允許該站台的登入用戶新增站台內的地點標記。

目前並未考慮到網站用戶新增的訪客標記如何納歸至站台地點標記的問題,按照設計概念,採用訪客標記的目的在於臨時測試、滿足好奇,網站用戶既然已經有了帳號,可以隨意新建站台與增加地點標記,沒有理由回頭使用訪客標記。況且,既然訪客標記是利用短暫cookie來認證,技術上也很難知悉哪個訪客標記是由誰來建立的。

這個訪客標記的功能暫時沒有任何存取限制,不過有記錄訪客標記最後一次的存取時間,未來如果訪客標記資料量過大(會這樣嗎?),也許考慮將一段時間沒有存取的標記從資料庫中刪除。

2008年10月19日

轉不轉型,大有干係

TWW 完工至今已經近一個月了,朋友們幫忙測試的狀況老實說,很不好。畢竟大家都是礙於情面上來幫忙點點標記,貼貼圖片,沒有大量操作和持久應用,就找不到系統的重大問題,和功能上應該改進的關鍵點。這時,原本將 TWW 定位和 DWW 一樣的「半封閉社群網站」這個基本的網站定型,便不時產生信心動搖,而開始重新省思這樣的定型究竟是否妥當。是否讓一般訪客非常容易地註冊帳號,甚至提供不須註冊的免費服務,讓訪客立即快速產生僅含單一地圖標記的連結,供交換資訊使用。這種免註冊的服務僅在當前頁面 cookie 可以修改內容,關閉瀏覽器或超過1 個小時以後就不能再編輯,除非註冊帳號並將此免費的頁面轉換為「站台」,才能繼續延伸使用。

第二點,TWW 推出以後我才發現 Google MyMaps 既有服務的完善度實在難以與之匹敵,若不提供一個市場區隔更多,或更有趣的網路服務,很難要求一般用戶棄捨原先 MyMaps 簡單易用的界面,和幾乎人人都有的 Google/GMail Account,另外註冊帳號使用一個不完全熟悉的操作界面。所以該不該僅僅拘泥於「地圖標記」這樣一個沒有特色的原則上,實在值得好好考慮。要提供些什麼功能呢?Blog?Album?Embedded Widget?

第三點,TWW 與 Google MyMaps 最大的差異在於 TWW 能夠在地點標記上提供大量的參考資訊和「遊記」這個類似於 Blog 文章的功能。且 TWW 既然屬於「地圖類資訊網站」,就不免與「旅遊 Blog」扯上關係。旅遊 Blog 需要些什麼元素?(1) 拜現代數位相機方便之賜,旅途中拍攝的照片量一定不少,如何與既有照片網站結合,例如 flickr 和 picasaweb,卻又不能與其既有的地圖標記功能雷同,這點需要有智慧地好好策劃,以借用既有網站的功能卻又得要儘量避免與之競爭; (2) 既然 Blog 這個通俗的功能免不了,那麼 Blog 該有的元素,例如回應/迴響 (comments)、引用 (track-back)、分類/標籤 (category/tagging),是不是都必須陸續出現在 TWW 當中呢?

我想,上述的轉型和新功能,都可能無預警地突然出現在接下來這一個月當中。只是在開發程式之前,想清楚究竟該往哪裡發展,或許比花時間做了一堆白工後又修正路線要來得睿智點。

2008年10月13日

Google MyMaps 與 ThereWeWere 的最大差異

今晚花了點時間好好地把玩了 Google Map 提供的 MyMaps 功能,赫然發現,原來在 MyMaps 的地圖標記裡面,是沒辦法設定放大標記的描述框的。這代表,在標準的 Google Map 地點標記描述框大小當中,沒辦法塞入比較大尺寸的照片,和更多的內容。

TWW 這方面的設計就比較有彈性了,不僅允許使用者將描述內容局部擷取當作點選地點標記後立刻顯現的簡述內容,還能夠放大地點標記的描述框至地圖 90% 大小,來觀看更多的內容,和相關的遊記。

揣測 Google MyMap 之所以要如此限制,主要是因為這些由使用者貢獻的內容允許一般用戶在附近地點搜尋,若是無限制地讓使用者在單一地點標記中貼入過多資訊,不僅可能造成搜尋者無法 focus 在地點標記資訊上(會被其他附加資訊吸引注意),還可能被「洗螢幕」讓這原本該是公共使用的地圖遭到有心者濫用。

另外,由 Google Earth 儲存的 .KMZ 檔案也能匯入到 MyMaps 這個功能,應該也可以考慮添加至 TWW 當中,如此就可以讓習慣使用 Google Earth 記錄旅遊行程的朋友,快速將既有的資訊匯入。

最後,因為使用 Google Earth 的地點標記,這才發現原來我花了一個晚上辛苦地取得 Google Maps 當中的圖示網址,其實在 Google Earth 一眼看盡,而且還有更多的選擇可供使用哩。真是囧啊啊~

2008年10月11日

插入連結與圖片的文字語法

在入口標記或地點標記的說明文字欄位內,如果想要插入圖片或連結,不需要懂得 HTML 語法也可以喔!

1. 插入圖片
直接輸入圖片網址即可,但圖片網址必須以 http:// 開頭,且以 .jpg .gif .png 等副檔名結尾。

2. 插入內部連結
放大顯示入口標記或地點標記的描述框,可以在標題下方查詢得知該標記的標記代碼

輸入 [[標記代碼]] 或 [[標記代碼∣顯示文字]],系統會幫你自動將這種語法轉換成在地圖上移動至該標記的程式語法。

3. 插入外部連結
輸入 [[連結網址]] 或 [[連結網址∣顯示文字]],系統會幫你自動將這種語法轉換成外部連結的 HTML 語法。

4. 插入內含連結的圖片
目前發現可以利用連結和圖片自動轉換語法,做出比較有意思的應用,例如:
[[http://therewewere.takol.tw∣ http://therewewere.takol.tw/images/pictures/vacation-travel.jpg]]

不過這種語法目前還有個地方頗奇怪,在"∣"字元後方的圖片網址,必須保留一個空白字元,否則會無法轉換。(此點留作待改善事項)

(上述介紹可參考:編輯內容)

2008年10月3日

新增 Google Map 圖示

目前標記可選用的圖示,包括有預設的 PNG 圖示 17 組、Google Earth 內建圖示 176 組,最近又剛新增了 Google Map 內建圖示 91 組,共計 284 個圖示,應該足夠使用了。

未來還會允許使用者上傳圖檔或以外部連結來當作自建圖示。上傳圖檔當然會幫忙縮圖,以防止檔案尺寸過大和駭客藉由圖檔塞入惡意病毒的危險。外部連結可能就不會調整大小,這樣在地圖上看到大大小小的圖片,感覺起來應該也挺有意思的才是。

這次尋找 Google Map 內建圖示,說來有點工人智慧實在很丟臉,竟然是利用反覆設定 MyMaps 圖示來尋找連結位置。花了一番苦心,這組圖示果然比起 Google Earth 的圖示更加美觀且容易辨識。